在股市走勢強勁背景下,曾在年內大熱的黃金正逐漸失寵。
截至美國時間8月12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主力合約失守3400美元關口,報3399美元/盎司。在此前一日的8月1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近月期貨合約重挫近2.5%,創5月以來最大跌幅。在此之前,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結算價格在8月一直維持在3400美元/盎司以上。截至北京時間8月13日16時30分,其價格稍微回調至3400美元/盎司以上。不僅如此,倫敦現貨黃金的價格也持續走低,截至美國時間8月12日收盤報3348.02美元/盎司,其價格已較8月高位下跌1.4%。截至北京時間8月13日16時30分,其價格報3356.91美元/盎司。在中國市場,黃金ETF的規模也持續縮水。Wind(萬得)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比較基準爲中國黃金現貨價格收益率(SGE黃金9999)的七只黃金ETF規模在一個月內縮水約69億元。Wind數據還顯示,近一個月內,華安黃金ETF規模減少31億元,易方達黃金ETF、國泰黃金ETF同期規模分別減少15億元、12億元。在市場人士看來,隨着全球貿易衝突緩解,市場避險情緒降溫,投資者對黃金的熱情有所下降。此外,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不會對進口金條加徵關稅,亦使黃金價格重挫。與此同時,中國在岸、離岸股市持續漲,資金也從黃金市場中獲利了結,轉向股票等收益更高的風險資產。有人獲利了結,也有人在暗中加倉。拉長時間來看,近一段時間,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都紛紛在加倉配置“黃金+”類型產品。不少銀行理財的“黃金+”產品將黃金的資產配置比例控制在5%—10%。在私募基金中,某保險資管全球配置FOF配置黃金ETF的比例達到15%;保險資管黃金驅動產品業績基準甚至將黃金佔比設定爲30%。所謂“黃金+”產品,一般是指在業績基準或資產配置策略中配置5%以上黃金的多資產組合。對於黃金價格的看法,是左右投資者決策的關鍵。在不少投資者看來,雖然金價近期遭遇盤整,但中長期仍有較大的看漲空間。瑞銀財富管理在最新報告中稱,在基準情景下,國際金價的目標價爲3500美元/盎司,不排除金價走高至3800美元/盎司。高盛在7月13日的報告中稱,受投機資金回調、央行買盤等因素推動,2025年底前,國際金價或升至每盎司3700美元/盎司,並在2026年中期升至4000美元/盎司。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對《財經》表示,對於中國普通投資者而言,投資黃金可以全球化其資產配置。與此同時,在中國利率較低的背景下,亦可增厚其整體的投資收益。“一般而言,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黃金投資有三難:決策難,普通投資者很難全面掌握黃金投資策略;擇時難,不清楚該何時入場;持有難,買入黃金後拿不住。將‘黃金+’納入銀行理財、基金產品中,或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專業機構的管理幫助投資者應對上述挑戰。”
彭博匯總數據顯示,5月開始,華安、博時、易方達和國泰基金旗下四只黃金ETF便呈現淨流出,7月以來這一趨勢進一步加速。具體來看,7月,規模最大的華安黃金ETF資金流出最多,其規模減少24.62億元,其次是易方達黃金ETF、國泰黃金ETF和博時黃金ETF,同期規模分別減少11.74億元、5.93億元、3.69億元。這與關稅戰初期的表現相悖。彼時,華安、博時、易方達和國泰基金旗下四只黃金ETF獲得大量資金流入。中國市場的整體表現也是如此。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市場黃金ETF需求強勢延續,當季流入61噸,創有史以來最強勁的季度表現。上半年,中國黃金ETF資產管理總規模(AUM)增長116%,總持倉飆升74%至200噸。關稅戰降溫,市場避險情緒下降是導致這一變化的一大成因。“近期的資金流出中國黃金ETF主要由個人投資者主導。黃金一直處於窄幅震蕩區間內交易,投資者對黃金的熱情有所下降。”歐洲礦業基金Commodity Discovery分析師李岡峯對《財經》表示。近幾個月,現貨黃金價格徘徊在3300美元/盎司—3400美元/盎司之間。與此相對,4月底,國際金價一度升至3500美元/盎司的高位,當月漲達6%。8月11日,川普宣布,不會對進口金條加徵關稅,再度使金價重挫。當日,國際金價震蕩走低超2%,創近三個月來最大跌幅。此外,市場資金輪動也是影響金價走勢的重要因素。高盛在7月13日的研報中稱,自4月以來,國際金價一直盤整,但潛在驅動因素已發生變化。自2024年以來,國際金價有較多的投機性倉位,但目前已有回落。黃金作爲大類資產配置中的一環,在資金流出其投資產品背後,伴隨着資金轉向風險資產。“目前,中國股市漲,資金也認爲現在是從黃金中獲利了結、轉向股票以追逐更強勁動能的時機。”李岡峯亦表示。7月,上證綜指累計漲約4.8%,恆生指數漲逾6%,雙升至三年多來高位。截至8月13日收盤,滬深兩市全天成交2.16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2694億元。其中,上證指數漲0.48%,收於3683點。高盛在7月28日的報告中稱,維持對中國股市(A股和海外中概股)的市場的增持評級,更新後的12個月MSCI中國指數目標潛在回報率爲11%。高盛稱,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是推動中國股市再次加速漲的關鍵因素,此外中國二季度強勁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中國政府應對關鍵行業“內卷化”的舉措、香港IPO市場的復蘇、創紀錄的南向資金流入都是推升A股和H股復蘇的關鍵。在此背景下,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日益濃厚。同樣帶動黃金市場輪動也有美股行情。“近期美股持續漲,我身邊不少的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他們開始賣出黃金、買入美股。”一位投資者對《財經》表示。
雖然中國市場黃金ETF近兩月遭回撤,但仍有一些金融機構在長線布局黃金產品。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在銀行理財方面,招銀理財、興業理財等公司正提升配比,將“黃金+”產品黃金配置中樞設置在5%—10%之間。在公募基金領域,上述機構的數據還顯示,富達基金、景順長城、廣發基金等公司在基金類型的“黃金+”產品中的黃金配置中樞達5%。不僅如此,除“黃金+”產品,截至2025年上半年,持有黃金資產的FOF基金產品也已升至234個,佔中國FOF產品數量的比例達45%。歷史比較來看,截至2023年、2024年,持有黃金資產的FOF產品達98個、192個。不少人士將上述含有黃金的理財產品稱之爲“黃金+”。世界黃金協會稱,“黃金+”產品一般是在業績基準或資產配置策略中配置5%以上黃金的多資產組合,由專業投資機構設計並管理,幫助個人投資者進行整體的組合管理。個人投資者可將一定比例的黃金納入投資組合之中,使其成爲長期戰略資產配置的一環。這與不少投行的觀點不謀而合。瑞銀財富管理在最新報告中再次建議,投資者應在多元化投資組合納入對沖工具,持有約5%黃金敞口。在王立新看來,銀行理財、基金產品長期着眼於權益與固收產品,對黃金的關注度仍有提升空間。如果將黃金納入投資組合,可以使資產配置更爲多元化。其主要原因在於,從全球市場情況來看,關稅政策、地緣政治衝突對權益、固收類的產品均有衝擊。黃金與其他資產的相關性較低,這可以對沖貨幣與股債市場波動,增強整體投資組合的抗風險能力。從中國市場角度來看,黃金是全球定價資產,與美債利率、美元指數等有較強的相關性,實質上是海外資產配置的一環。在當前中國低利率環境中,增加黃金投資的比例,意味着提升全球資產配置比例。這不僅可以分散風險,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長期投資收益率。“在中國現有的理財產品裏面,大部分是固收類資產。但目前固收類資產普遍可創造的收益不高於2%。反觀黃金,年初至今美元金價漲幅達26%;過去兩、三年黃金的年化收益率超過了20%。”王立新稱。舉例而言,某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顯示,對於某成立於2023年11月,於2025年1月15日封閉的產品而言,其止盈收益率約爲4.38%。其資產配比主要爲80%的債券、10%的黃金和10%的量化中性產品。不過,王立新也提醒道,黃金的波動性相比固收類產品還是更大。對於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黃金的配置比例應當適度。另外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對於長線資金——險資而言,保險資管已在配置含有黃金的私募產品,這背後的原因在於機構投資者正尋求長期穩定收益。此外,黃金市場進一步開放也是背後的助推力。2月,保險業開啓黃金投資試點,10家公司背後潛在的2000億元資金入局。放眼全球,不少海外長線資金已開展黃金投資。比如,橋水基金於2025年發行“全天候ETF”,黃金的配置比例達14%。此外,日本日興資產發行多資產資管產品,黃金的配比約爲20%。
對於黃金價格的看法,左右投資者的決策。在不少投資者看來,雖然金價近期遭遇盤整,但中長期仍有較大的看漲空間。瑞銀財富管理在最新報告中稱,在全球資產配置中,仍繼續看好黃金。在基準情景下,國際金價的目標價爲3500美元/盎司。倘若地緣政治或經濟形勢惡化,不排除金價走高至3800美元/盎司。高盛則在7月13日的報告中稱,2025年底前,國際金價或升至每盎司3700美元/盎司,並在2026年中期升至4000美元/盎司。在高盛看來,投機性倉位的回調,正爲結構性資金(即黃金ETF流入和央行持續購買)流入黃金市場創造空間,這成爲黃金需求主要的支撐點。從央行需求來看,瑞銀稱,目前央行購金的步伐仍遠高於2010年—2021年平均水平。從中國方向來看,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截至7月末,中國人民銀行黃金儲備爲7396萬盎司,環比增加6萬盎司,官方黃金儲備連續九個月增加。展望後市,最近公布的世界黃金協會央行2025年黃金準備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受訪者(73名中有69名)都預計增加黃金儲備或保持穩定。43%受訪者計劃在2026年增加持倉(2024年調查爲29%),創下歷史新高。瑞銀預計,2025年下半年,央行需求形勢可望保持穩定,全年買盤或在900噸—950噸。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研究部負責人賈舒暢對《財經》表示,相較前幾年,國際金價上浮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目前央行購金步伐。不過,央行購金的動力更在於多元化外匯儲備,這將在中長期影響央行購金的趨勢。從黃金投資角度來看,瑞銀稱,美國總統川普在關稅談判上透露出“高舉輕放”的態度,這令風險資產的投資情緒有所回溫。不過,目前金價已計入了風險情緒改善、美元強勁反彈和联准会降息推遲等因素。但目前,美國就業市場意外疲軟,疊加關稅衝突再次升級,使得市場避險情緒回調,促使投資者的目光再度投向黃金。7月,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11.4萬人,爲2020年12月以來最低紀錄。當月,失業率較前月上升0.2個百分點至4.3%,創下2021年10月以來最高紀錄。此外,近日美國與印度、瑞士等國的關稅衝突再度升級。從中長期來看,李岡峯認爲,最重要的因素是看美元指數。如果川普的關稅政策促使美國經濟衰退,並使得各國貿易緊張,或引發各國央行和投資者減持美元資產。這與不少觀點類似。賈舒暢亦表示,目前,標準普爾、惠譽、穆迪這三大主要國際信用機構已全線下調美國的AAA主權信用評級,美元信用問題成爲推動黃金走勢的關鍵因素。
6185 熱度
92965 熱度
123445 熱度
4960 熱度
1529 熱度
一度跌破3400美元關口 黃金還值得投資嗎?
在股市走勢強勁背景下,曾在年內大熱的黃金正逐漸失寵。
截至美國時間8月12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主力合約失守3400美元關口,報3399美元/盎司。在此前一日的8月1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近月期貨合約重挫近2.5%,創5月以來最大跌幅。在此之前,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結算價格在8月一直維持在3400美元/盎司以上。截至北京時間8月13日16時30分,其價格稍微回調至3400美元/盎司以上。不僅如此,倫敦現貨黃金的價格也持續走低,截至美國時間8月12日收盤報3348.02美元/盎司,其價格已較8月高位下跌1.4%。截至北京時間8月13日16時30分,其價格報3356.91美元/盎司。在中國市場,黃金ETF的規模也持續縮水。Wind(萬得)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比較基準爲中國黃金現貨價格收益率(SGE黃金9999)的七只黃金ETF規模在一個月內縮水約69億元。Wind數據還顯示,近一個月內,華安黃金ETF規模減少31億元,易方達黃金ETF、國泰黃金ETF同期規模分別減少15億元、12億元。在市場人士看來,隨着全球貿易衝突緩解,市場避險情緒降溫,投資者對黃金的熱情有所下降。此外,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不會對進口金條加徵關稅,亦使黃金價格重挫。與此同時,中國在岸、離岸股市持續漲,資金也從黃金市場中獲利了結,轉向股票等收益更高的風險資產。有人獲利了結,也有人在暗中加倉。拉長時間來看,近一段時間,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都紛紛在加倉配置“黃金+”類型產品。不少銀行理財的“黃金+”產品將黃金的資產配置比例控制在5%—10%。在私募基金中,某保險資管全球配置FOF配置黃金ETF的比例達到15%;保險資管黃金驅動產品業績基準甚至將黃金佔比設定爲30%。所謂“黃金+”產品,一般是指在業績基準或資產配置策略中配置5%以上黃金的多資產組合。對於黃金價格的看法,是左右投資者決策的關鍵。在不少投資者看來,雖然金價近期遭遇盤整,但中長期仍有較大的看漲空間。瑞銀財富管理在最新報告中稱,在基準情景下,國際金價的目標價爲3500美元/盎司,不排除金價走高至3800美元/盎司。高盛在7月13日的報告中稱,受投機資金回調、央行買盤等因素推動,2025年底前,國際金價或升至每盎司3700美元/盎司,並在2026年中期升至4000美元/盎司。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對《財經》表示,對於中國普通投資者而言,投資黃金可以全球化其資產配置。與此同時,在中國利率較低的背景下,亦可增厚其整體的投資收益。“一般而言,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黃金投資有三難:決策難,普通投資者很難全面掌握黃金投資策略;擇時難,不清楚該何時入場;持有難,買入黃金後拿不住。將‘黃金+’納入銀行理財、基金產品中,或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專業機構的管理幫助投資者應對上述挑戰。”
中國黃金ETF流出提速
彭博匯總數據顯示,5月開始,華安、博時、易方達和國泰基金旗下四只黃金ETF便呈現淨流出,7月以來這一趨勢進一步加速。具體來看,7月,規模最大的華安黃金ETF資金流出最多,其規模減少24.62億元,其次是易方達黃金ETF、國泰黃金ETF和博時黃金ETF,同期規模分別減少11.74億元、5.93億元、3.69億元。這與關稅戰初期的表現相悖。彼時,華安、博時、易方達和國泰基金旗下四只黃金ETF獲得大量資金流入。中國市場的整體表現也是如此。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市場黃金ETF需求強勢延續,當季流入61噸,創有史以來最強勁的季度表現。上半年,中國黃金ETF資產管理總規模(AUM)增長116%,總持倉飆升74%至200噸。關稅戰降溫,市場避險情緒下降是導致這一變化的一大成因。“近期的資金流出中國黃金ETF主要由個人投資者主導。黃金一直處於窄幅震蕩區間內交易,投資者對黃金的熱情有所下降。”歐洲礦業基金Commodity Discovery分析師李岡峯對《財經》表示。近幾個月,現貨黃金價格徘徊在3300美元/盎司—3400美元/盎司之間。與此相對,4月底,國際金價一度升至3500美元/盎司的高位,當月漲達6%。8月11日,川普宣布,不會對進口金條加徵關稅,再度使金價重挫。當日,國際金價震蕩走低超2%,創近三個月來最大跌幅。此外,市場資金輪動也是影響金價走勢的重要因素。高盛在7月13日的研報中稱,自4月以來,國際金價一直盤整,但潛在驅動因素已發生變化。自2024年以來,國際金價有較多的投機性倉位,但目前已有回落。黃金作爲大類資產配置中的一環,在資金流出其投資產品背後,伴隨着資金轉向風險資產。“目前,中國股市漲,資金也認爲現在是從黃金中獲利了結、轉向股票以追逐更強勁動能的時機。”李岡峯亦表示。7月,上證綜指累計漲約4.8%,恆生指數漲逾6%,雙升至三年多來高位。截至8月13日收盤,滬深兩市全天成交2.16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2694億元。其中,上證指數漲0.48%,收於3683點。高盛在7月28日的報告中稱,維持對中國股市(A股和海外中概股)的市場的增持評級,更新後的12個月MSCI中國指數目標潛在回報率爲11%。高盛稱,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是推動中國股市再次加速漲的關鍵因素,此外中國二季度強勁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中國政府應對關鍵行業“內卷化”的舉措、香港IPO市場的復蘇、創紀錄的南向資金流入都是推升A股和H股復蘇的關鍵。在此背景下,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日益濃厚。同樣帶動黃金市場輪動也有美股行情。“近期美股持續漲,我身邊不少的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他們開始賣出黃金、買入美股。”一位投資者對《財經》表示。
仍有機構加倉
雖然中國市場黃金ETF近兩月遭回撤,但仍有一些金融機構在長線布局黃金產品。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在銀行理財方面,招銀理財、興業理財等公司正提升配比,將“黃金+”產品黃金配置中樞設置在5%—10%之間。在公募基金領域,上述機構的數據還顯示,富達基金、景順長城、廣發基金等公司在基金類型的“黃金+”產品中的黃金配置中樞達5%。不僅如此,除“黃金+”產品,截至2025年上半年,持有黃金資產的FOF基金產品也已升至234個,佔中國FOF產品數量的比例達45%。歷史比較來看,截至2023年、2024年,持有黃金資產的FOF產品達98個、192個。不少人士將上述含有黃金的理財產品稱之爲“黃金+”。世界黃金協會稱,“黃金+”產品一般是在業績基準或資產配置策略中配置5%以上黃金的多資產組合,由專業投資機構設計並管理,幫助個人投資者進行整體的組合管理。個人投資者可將一定比例的黃金納入投資組合之中,使其成爲長期戰略資產配置的一環。這與不少投行的觀點不謀而合。瑞銀財富管理在最新報告中再次建議,投資者應在多元化投資組合納入對沖工具,持有約5%黃金敞口。在王立新看來,銀行理財、基金產品長期着眼於權益與固收產品,對黃金的關注度仍有提升空間。如果將黃金納入投資組合,可以使資產配置更爲多元化。其主要原因在於,從全球市場情況來看,關稅政策、地緣政治衝突對權益、固收類的產品均有衝擊。黃金與其他資產的相關性較低,這可以對沖貨幣與股債市場波動,增強整體投資組合的抗風險能力。從中國市場角度來看,黃金是全球定價資產,與美債利率、美元指數等有較強的相關性,實質上是海外資產配置的一環。在當前中國低利率環境中,增加黃金投資的比例,意味着提升全球資產配置比例。這不僅可以分散風險,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長期投資收益率。“在中國現有的理財產品裏面,大部分是固收類資產。但目前固收類資產普遍可創造的收益不高於2%。反觀黃金,年初至今美元金價漲幅達26%;過去兩、三年黃金的年化收益率超過了20%。”王立新稱。舉例而言,某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顯示,對於某成立於2023年11月,於2025年1月15日封閉的產品而言,其止盈收益率約爲4.38%。其資產配比主要爲80%的債券、10%的黃金和10%的量化中性產品。不過,王立新也提醒道,黃金的波動性相比固收類產品還是更大。對於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黃金的配置比例應當適度。另外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對於長線資金——險資而言,保險資管已在配置含有黃金的私募產品,這背後的原因在於機構投資者正尋求長期穩定收益。此外,黃金市場進一步開放也是背後的助推力。2月,保險業開啓黃金投資試點,10家公司背後潛在的2000億元資金入局。放眼全球,不少海外長線資金已開展黃金投資。比如,橋水基金於2025年發行“全天候ETF”,黃金的配置比例達14%。此外,日本日興資產發行多資產資管產品,黃金的配比約爲20%。
還值得投資嗎?
對於黃金價格的看法,左右投資者的決策。在不少投資者看來,雖然金價近期遭遇盤整,但中長期仍有較大的看漲空間。瑞銀財富管理在最新報告中稱,在全球資產配置中,仍繼續看好黃金。在基準情景下,國際金價的目標價爲3500美元/盎司。倘若地緣政治或經濟形勢惡化,不排除金價走高至3800美元/盎司。高盛則在7月13日的報告中稱,2025年底前,國際金價或升至每盎司3700美元/盎司,並在2026年中期升至4000美元/盎司。在高盛看來,投機性倉位的回調,正爲結構性資金(即黃金ETF流入和央行持續購買)流入黃金市場創造空間,這成爲黃金需求主要的支撐點。從央行需求來看,瑞銀稱,目前央行購金的步伐仍遠高於2010年—2021年平均水平。從中國方向來看,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截至7月末,中國人民銀行黃金儲備爲7396萬盎司,環比增加6萬盎司,官方黃金儲備連續九個月增加。展望後市,最近公布的世界黃金協會央行2025年黃金準備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受訪者(73名中有69名)都預計增加黃金儲備或保持穩定。43%受訪者計劃在2026年增加持倉(2024年調查爲29%),創下歷史新高。瑞銀預計,2025年下半年,央行需求形勢可望保持穩定,全年買盤或在900噸—950噸。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研究部負責人賈舒暢對《財經》表示,相較前幾年,國際金價上浮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目前央行購金步伐。不過,央行購金的動力更在於多元化外匯儲備,這將在中長期影響央行購金的趨勢。從黃金投資角度來看,瑞銀稱,美國總統川普在關稅談判上透露出“高舉輕放”的態度,這令風險資產的投資情緒有所回溫。不過,目前金價已計入了風險情緒改善、美元強勁反彈和联准会降息推遲等因素。但目前,美國就業市場意外疲軟,疊加關稅衝突再次升級,使得市場避險情緒回調,促使投資者的目光再度投向黃金。7月,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11.4萬人,爲2020年12月以來最低紀錄。當月,失業率較前月上升0.2個百分點至4.3%,創下2021年10月以來最高紀錄。此外,近日美國與印度、瑞士等國的關稅衝突再度升級。從中長期來看,李岡峯認爲,最重要的因素是看美元指數。如果川普的關稅政策促使美國經濟衰退,並使得各國貿易緊張,或引發各國央行和投資者減持美元資產。這與不少觀點類似。賈舒暢亦表示,目前,標準普爾、惠譽、穆迪這三大主要國際信用機構已全線下調美國的AAA主權信用評級,美元信用問題成爲推動黃金走勢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