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OverlayProtocol)
Overlay Protocol(簡稱 Overlay)是一個去中心化平台,讓使用者可以在沒有傳統對手方的情況下,針對各類不可操控且難以預測的數據來源建立部位,並直接與整個協議,甚至所有 OVL 代幣持有人對賭。這讓 Overlay 市場即使沒有傳統流動性池,也能擁有深度的交易能力。
Overlay 將市場範圍延伸至許多傳統金融無法涉足的領域,例如:
非傳統加密市場:比特幣算力、Gas 費、BTC 難度、NFT 底價、社交代幣、收益率等。
非加密類市場:電競及體育賽事、球鞋價格、政治議題預測、自然科學數據等。
只要數據來源符合不可操控、不可預測的條件,Overlay 幾乎都能將其轉化為可交易市場。
在 Overlay 的交易邏輯中,使用者建立的部位並非針對單一交易者,而是對整個協議和所有 OVL 持有人。當某方獲利時,協議會鑄造新的 OVL 代幣發放作為損益;虧損時則銷毀相應數量的 OVL 代幣。此模式具備下列優點:
不依賴傳統 LP 或 MM
流動性本身充足
市場覆蓋面更廣
減少因流動性不足導致的滑點和高交易成本
Overlay 市場的價格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即時撮合,而是依賴預言機定期取得的數據,並由協議內建機制進行調整。只要數據源不可被操控且無法預測,就能接入 Overlay 系統。這一方式可避免價格受到少數參與者短期影響,並保障市場透明度與可靠性。
Overlay 交易需將 OVL 代幣作為保證金鎖定於智慧合約。
獲利時:協議會鑄造等同損益差額的 OVL 代幣並發給使用者。
虧損時:協議會銷毀等值 OVL 代幣,移除流通。
無損益時:不鑄造也不銷毀代幣。
這種動態鑄造與銷毀機制,讓 OVL 供應量隨市場損益而調整。
Overlay 的合約類似永續合約,但有幾項關鍵不同:
無到期日
無需實際交割
對賭對象是整個協議及全體持有人
這項設計讓使用者可以長期持有部位,並享有更高彈性的市場參與方式。
Overlay Protocol 由 PlanckCat DAO 治理,未來 OVL 代幣持有人將具備投票權。治理權重設計如下:
1 枚 PCD NFT = 100,000 票
1 枚 OVL 代幣 = 1 票
DAO 負責決定市場上線、下架、風險參數設定等核心事項。社群成員即使沒有 PCD NFT,也能透過 Discord 與論壇參與討論,並影響決策方向。
根據協議設計,OVL 的總供應量會動態調整,初始供應量為 88,888,888 枚。其代幣用途包括:
交易與保證金:使用者須鎖定 OVL 作為建立部位保證金,並以 OVL 結算損益。
DAO 治理:持幣人可就協議市場規則、風險參數、資源分配等進行投票。
市場參與:OVL 作為主要流動性工具,是協議運作的核心流動池。
雖然 Overlay Protocol 打造了嶄新的無對手方市場模式,但交易仍伴隨風險,尤其使用槓桿時容易出現資金損失。Overlay 屬於新興技術,雖已強化安全措施,但仍無法完全保證資金零風險。
OVL 現貨買賣將於 2025 年 8 月 14 日 17:00 (UTC+8) 開始,若想了解更多 Web3 內容,請點擊註冊:https://www.gate.com/
Overlay Protocol 創新的核心在於重塑交易市場結構,將對手方從個人交易者轉換為整個協議及代幣持有人,並透過動態鑄造與銷毀機制確保市場穩定運作,不只解決流動性瓶頸,也為數據驅動型市場開啟新可能。隨著更多非傳統數據源導入,OVL 有望成為去中心化市場的關鍵基礎設施,為加密世界帶來更自由、多元的交易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