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bin主導的以太坊金庫戰略:企業多米諾效應的開端?近期,ConsenSys創始人喬·盧賓宣布擔任SharpLink Gaming董事會主席,並領導一項4.25億美元的以太坊金庫戰略。這一舉措爲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此前以太坊價格已在3,000美元以下徘徊多月。盧賓的這一舉動與邁克爾·塞勒推廣的比特幣金庫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塞勒的策略曾激勵衆多上市公司參與比特幣金庫建設。本文將探討這是否是以太坊復興的關鍵機遇之一。## 以太坊金庫戰略引發市場熱議SharpLink Gaming宣布籌建以太坊金庫的消息立即引發了市場的強烈反應。公司股價在一天內暴漲超過450%,從每股6.63美元飆升至35美元以上。在隨後的五個交易日內,股價更是上漲了17倍多。即便在回調之後,其交易價格仍比漲前高出3倍以上。投資者似乎相信盧賓能夠幫助SharpLink復制塞勒在Strategy公司(前身爲MicroStrategy)取得的成功。然而,以太坊金庫相比比特幣金庫可能更具優勢:它不僅能存儲價值,還能創造額外價值。## 主動型金庫理論比特幣和以太坊金庫策略存在顯著差異。比特幣金庫策略簡單直接:購買並持有比特幣,等待升值。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本質上是被動的。相比之下,以太坊金庫策略更爲積極:大部分ETH代幣將用於質押,創造出"高貝塔、可產生收益的ETH槓杆"。這種質押策略將使企業金庫從靜態儲備轉變爲網路安全的積極參與者。與Strategy持有的比特幣不同,SharpLink質押的ETH每年至少能獲得2%的收益,同時還能增強以太坊的共識機制。以太坊金庫還可能產生"飛輪效應"。企業可以以低於淨資產價值的價格籌集資金,購買並質押ETH,然後在股票交易價格高於每股ETH價值時再次籌資,如此循環往復。這種策略的超強收益能力是比特幣金庫難以企及的。此外,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通過借貸、流動性提供等復雜金融工具,爲以太坊金庫提供了更多收益機會。SharpLink得到了ParaFi Capital和Galaxy Digital等精通DeFi的公司支持,表明他們充分認識到這一潛力。## ETH與BTC金庫對比2014年以太坊首次代幣發行(ICO)籌集了1800萬美元,ETH當時價格在0.30至0.40美元之間。這爲如今價值超過3200億美元的以太坊生態系統奠定了基礎。SharpLink承諾的4.25億美元投資額是當初ICO籌資的20倍以上,按當前價格可購買超過15萬枚ETH。然而,這僅佔ICO期間售出ETH(6000萬枚)的0.25%。2014年的ICO爲以太坊奠定了基礎,而當前的金庫策略可能將驗證其作爲機構資產的成熟度,並爲未來十年的金融基礎設施構建鋪平道路。## 機構投資熱潮除金庫戰略外,以太坊ETF近期也持續吸引機構資金流入。截至6月9日,以太坊ETF連續16個交易日錄得淨流入,創下自2024年7月獲批以來的第二長連漲紀錄。過去兩周,以太坊ETF分別錄得2.81億美元和2.85億美元的流入,是四個月來表現最佳的兩周。某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在11個交易日內積累了價值超過5億美元的ETH,其ETF產品目前管理着近40億美元的資產。伯恩斯坦分析師指出,過去20天ETH ETF流入資金達8.15億美元,年度淨流入轉爲正值,達6.58億美元。某數據分析機構稱,連續七周共計15億美元的ETF流入標志着"投資者情緒的顯著恢復"。基於以太坊的產品現已佔加密ETP總資產管理規模的10.5%。分析師認爲,圍繞公共區塊鏈網路價值積累的敘事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這開始反映在投資者對ETH ETF的興趣上。## 展望盧賓在SharpLink的舉動不僅帶來直接的財務影響,更標志着以太坊從投機性技術向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演變。當支付巨頭開發穩定幣策略,當主流交易平台構建商戶支付系統,當知名券商計劃推出代幣化資產時,它們本質上都在押注以太坊的發展軌道。隨着穩定幣立法在國會推進和監管環境趨於明朗,機構投資者終於擁有了進行資產配置所需的框架。某支付科技公司近期成功IPO,收盤價較上市價高出160%,顯示出華爾街對加密基礎設施投資的熱情。對以太坊而言,企業金庫採納、機構ETF流入和監管明確性的匯聚,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如果SharpLink的實驗取得成功,可能會引發企業採納的"多米諾效應",類似於塞勒的Strategy對比特幣所產生的影響。考慮到比特幣的類似風險模型已被證明是可控的,以太坊的採納可能會更快、且規模更大。除企業採用外,如果主要資產管理公司繼續增持,監管環境如預期般明朗,那麼盧賓的舉動可能會被視爲以太坊邁向機構化的重要裏程碑。
盧賓領銜4.25億美元以太坊金庫戰略 或引發企業多米諾效應
Lubin主導的以太坊金庫戰略:企業多米諾效應的開端?
近期,ConsenSys創始人喬·盧賓宣布擔任SharpLink Gaming董事會主席,並領導一項4.25億美元的以太坊金庫戰略。這一舉措爲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此前以太坊價格已在3,000美元以下徘徊多月。
盧賓的這一舉動與邁克爾·塞勒推廣的比特幣金庫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塞勒的策略曾激勵衆多上市公司參與比特幣金庫建設。本文將探討這是否是以太坊復興的關鍵機遇之一。
以太坊金庫戰略引發市場熱議
SharpLink Gaming宣布籌建以太坊金庫的消息立即引發了市場的強烈反應。公司股價在一天內暴漲超過450%,從每股6.63美元飆升至35美元以上。在隨後的五個交易日內,股價更是上漲了17倍多。即便在回調之後,其交易價格仍比漲前高出3倍以上。
投資者似乎相信盧賓能夠幫助SharpLink復制塞勒在Strategy公司(前身爲MicroStrategy)取得的成功。然而,以太坊金庫相比比特幣金庫可能更具優勢:它不僅能存儲價值,還能創造額外價值。
主動型金庫理論
比特幣和以太坊金庫策略存在顯著差異。比特幣金庫策略簡單直接:購買並持有比特幣,等待升值。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本質上是被動的。
相比之下,以太坊金庫策略更爲積極:大部分ETH代幣將用於質押,創造出"高貝塔、可產生收益的ETH槓杆"。這種質押策略將使企業金庫從靜態儲備轉變爲網路安全的積極參與者。
與Strategy持有的比特幣不同,SharpLink質押的ETH每年至少能獲得2%的收益,同時還能增強以太坊的共識機制。
以太坊金庫還可能產生"飛輪效應"。企業可以以低於淨資產價值的價格籌集資金,購買並質押ETH,然後在股票交易價格高於每股ETH價值時再次籌資,如此循環往復。這種策略的超強收益能力是比特幣金庫難以企及的。
此外,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通過借貸、流動性提供等復雜金融工具,爲以太坊金庫提供了更多收益機會。SharpLink得到了ParaFi Capital和Galaxy Digital等精通DeFi的公司支持,表明他們充分認識到這一潛力。
ETH與BTC金庫對比
2014年以太坊首次代幣發行(ICO)籌集了1800萬美元,ETH當時價格在0.30至0.40美元之間。這爲如今價值超過3200億美元的以太坊生態系統奠定了基礎。
SharpLink承諾的4.25億美元投資額是當初ICO籌資的20倍以上,按當前價格可購買超過15萬枚ETH。然而,這僅佔ICO期間售出ETH(6000萬枚)的0.25%。
2014年的ICO爲以太坊奠定了基礎,而當前的金庫策略可能將驗證其作爲機構資產的成熟度,並爲未來十年的金融基礎設施構建鋪平道路。
機構投資熱潮
除金庫戰略外,以太坊ETF近期也持續吸引機構資金流入。截至6月9日,以太坊ETF連續16個交易日錄得淨流入,創下自2024年7月獲批以來的第二長連漲紀錄。
過去兩周,以太坊ETF分別錄得2.81億美元和2.85億美元的流入,是四個月來表現最佳的兩周。某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在11個交易日內積累了價值超過5億美元的ETH,其ETF產品目前管理着近40億美元的資產。
伯恩斯坦分析師指出,過去20天ETH ETF流入資金達8.15億美元,年度淨流入轉爲正值,達6.58億美元。某數據分析機構稱,連續七周共計15億美元的ETF流入標志着"投資者情緒的顯著恢復"。
基於以太坊的產品現已佔加密ETP總資產管理規模的10.5%。分析師認爲,圍繞公共區塊鏈網路價值積累的敘事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這開始反映在投資者對ETH ETF的興趣上。
展望
盧賓在SharpLink的舉動不僅帶來直接的財務影響,更標志着以太坊從投機性技術向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演變。當支付巨頭開發穩定幣策略,當主流交易平台構建商戶支付系統,當知名券商計劃推出代幣化資產時,它們本質上都在押注以太坊的發展軌道。
隨着穩定幣立法在國會推進和監管環境趨於明朗,機構投資者終於擁有了進行資產配置所需的框架。某支付科技公司近期成功IPO,收盤價較上市價高出160%,顯示出華爾街對加密基礎設施投資的熱情。
對以太坊而言,企業金庫採納、機構ETF流入和監管明確性的匯聚,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如果SharpLink的實驗取得成功,可能會引發企業採納的"多米諾效應",類似於塞勒的Strategy對比特幣所產生的影響。考慮到比特幣的類似風險模型已被證明是可控的,以太坊的採納可能會更快、且規模更大。
除企業採用外,如果主要資產管理公司繼續增持,監管環境如預期般明朗,那麼盧賓的舉動可能會被視爲以太坊邁向機構化的重要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