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rachain 的 PoL v2:從流動性引擎到收益基礎設施的轉變在當前公鏈競爭中,大多數 Layer1 項目仍採用傳統 PoS(權益證明)模式:通過發行新代幣,按質押比例分配給驗證者和委托者。這種簡單的"純通脹"發幣邏輯雖然簡單,但缺乏精細化的經濟導向,容易導致激勵錯配和資本效率低下。Berachain 在這方面走出了不同路徑。其 PoL(流動性證明)共識機制從一開始就將區塊獎勵與鏈上流動性直接關聯,形成了獨特的生態增長模式。最近,Berachain 正式推出 PoL v2,這次升級不僅優化了經濟模型,更是向機構級、可持續收益路徑邁進。## PoL 的核心理念:將共識激勵轉化爲流動性競爭PoL 的核心思想可以簡述爲:誰能帶來更多流動性,誰就能獲得更多網路獎勵和話語權。在 Berachain 生態中,有兩個關鍵的原生資產:- BGT:作爲治理和激勵分發的中心代幣。- BERA:作爲鏈上的 Gas 代幣。運行機制涉及三類核心參與者:驗證者、協議方和流動性提供者(LP)。- 協議爲獲得 BGT 激勵,需要通過"賄賂"驗證者(提供穩定幣、協議代幣等)。- 驗證者在分配 BGT 時會優先考慮收益高的協議,從而形成流動性爭奪。- LP 在支持這些協議時,除了常規收益,還能獲得額外的 BGT 激勵。這種機制產生了幾個效果:- 協議間形成長期博弈,持續提高 LP 收益,吸引流動性。- 驗證者爲提升"Boost"值,也會主動優化流動性分配。- 整個網路的流動性、安全性和經濟激勵形成正反饋循環。盡管 PoL v1 已證明了這一模式在鏈上生態引流方面的強大效果,但也暴露了 BERA 在經濟循環中地位不足的問題。## POL v1 的不足:BERA 的"缺位"角色在 v1 模型中,BGT 是生態中的活躍經濟媒介,既有通脹發行,又有明確的分配機制和收益場景。相比之下,BERA 的功能較爲單一:- 用於驗證者質押- 用於支付 Gas普通用戶幾乎無法直接從 BERA 持有中獲得原生收益,除非參與第三方 DeFi 協議的復雜 LP farming。這不僅提高了參與門檻,也限制了 BERA 作爲 PoS 核心資產的資本利用率。更現實的挑戰是:在全球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像 BERA 這種缺乏合規友好收益模型的 PoS 資產,很難被機構採用或納入傳統金融體系。## PoL v2 的核心改進:BERA 激勵模塊v2 的最大亮點是爲 BERA 引入了原生質押收益。用戶現在可以在 Berahub 直接質押 BERA 或 WBERA,獲得憑證代幣 sWBERA(類似 Lido 的 stETH)。這一憑證可在生態 DeFi 中繼續使用,實現資金的多重利用。收益來源也進行了關鍵改造:- 驗證者在 PoL 機制中收到的協議賄賂,有 33% 會回購成 WBERA- 這些 WBERA 按比例分配給 BERA 質押者- 收益不是純通脹,而是真實的協議收入轉化這種模式將原本流向驗證者的部分收益導入到 BERA 質押體系,使 BERA 從"網路運行成本代幣"轉變爲"鏈上真實收益憑證"。## 真實收益與資本效率:v2 的可持續性PoL v2 的收益模型有兩個顯著特點:**真實現金流支撐**1. 收益來源於協議爲爭奪 BGT 而支付的賄賂,這些資金來自協議金庫,而非無中生有的通脹。2. 通過"拍賣發幣權"變現,再分配給質押者。3. 同等通脹條件下,Berachain 的資本回流效率高於傳統 PoS 鏈。**資本效率提升**- sWBERA 可作爲 LST 在生態中再次捕獲收益。- 用戶無需參與復雜的 LP 或委托流程,質押路徑更簡單、更安全。- 當前鏈上質押年化收益率高達約 103%,顯著優於中心化交易所賺幣功能的 60%-90%。## 機構視角:從加密激勵到合規收益產品PoL v2 的另一重價值在於它天然適配了機構參與的邏輯:- 收益來源清晰、可審計,可直接納入合規財報體系。- 資金流向透明,不依賴二級市場投機。- 收益模型可在托管環境中封裝爲結構化理財工具、數字資產債券等。這與近期《Clarity 法案》提出的監管方向高度契合:鏈上資產的收益應可穿透審計、與真實經濟行爲掛鉤、可托管分發。未來,BERA 完全有機會成爲機構數字資產投資組合的一部分,甚至形成鏈上"數字資產財庫"(Digital Asset Treasury)的標準化產品。## 結語:v2 作爲增長飛輪的加速器PoL v1 解決了激勵與流動性匹配的問題,讓 Berachain 形成了流動性驅動的共識網路。PoL v2 則進一步解決了核心資產 BERA 收益缺位的問題,將其從網路運行成本代幣升級爲鏈上真實收益憑證,並具備了機構友好屬性。這不僅會加速生態內部的資本循環,還可能爲 Berachain 向傳統金融和機構投資延伸開闢通道。換言之,PoL v2 不僅是一次代幣經濟的升級,更是 Berachain 從"鏈上流動性引擎"邁向"鏈上收益基礎設施"的關鍵一步。
Berachain PoL v2: 從流動性引擎到機構級收益基礎設施的躍升
Berachain 的 PoL v2:從流動性引擎到收益基礎設施的轉變
在當前公鏈競爭中,大多數 Layer1 項目仍採用傳統 PoS(權益證明)模式:通過發行新代幣,按質押比例分配給驗證者和委托者。這種簡單的"純通脹"發幣邏輯雖然簡單,但缺乏精細化的經濟導向,容易導致激勵錯配和資本效率低下。
Berachain 在這方面走出了不同路徑。其 PoL(流動性證明)共識機制從一開始就將區塊獎勵與鏈上流動性直接關聯,形成了獨特的生態增長模式。最近,Berachain 正式推出 PoL v2,這次升級不僅優化了經濟模型,更是向機構級、可持續收益路徑邁進。
PoL 的核心理念:將共識激勵轉化爲流動性競爭
PoL 的核心思想可以簡述爲:誰能帶來更多流動性,誰就能獲得更多網路獎勵和話語權。
在 Berachain 生態中,有兩個關鍵的原生資產:
運行機制涉及三類核心參與者:驗證者、協議方和流動性提供者(LP)。
這種機制產生了幾個效果:
盡管 PoL v1 已證明了這一模式在鏈上生態引流方面的強大效果,但也暴露了 BERA 在經濟循環中地位不足的問題。
POL v1 的不足:BERA 的"缺位"角色
在 v1 模型中,BGT 是生態中的活躍經濟媒介,既有通脹發行,又有明確的分配機制和收益場景。相比之下,BERA 的功能較爲單一:
普通用戶幾乎無法直接從 BERA 持有中獲得原生收益,除非參與第三方 DeFi 協議的復雜 LP farming。這不僅提高了參與門檻,也限制了 BERA 作爲 PoS 核心資產的資本利用率。
更現實的挑戰是:在全球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像 BERA 這種缺乏合規友好收益模型的 PoS 資產,很難被機構採用或納入傳統金融體系。
PoL v2 的核心改進:BERA 激勵模塊
v2 的最大亮點是爲 BERA 引入了原生質押收益。
用戶現在可以在 Berahub 直接質押 BERA 或 WBERA,獲得憑證代幣 sWBERA(類似 Lido 的 stETH)。這一憑證可在生態 DeFi 中繼續使用,實現資金的多重利用。
收益來源也進行了關鍵改造:
這種模式將原本流向驗證者的部分收益導入到 BERA 質押體系,使 BERA 從"網路運行成本代幣"轉變爲"鏈上真實收益憑證"。
真實收益與資本效率:v2 的可持續性
PoL v2 的收益模型有兩個顯著特點:
真實現金流支撐
資本效率提升
機構視角:從加密激勵到合規收益產品
PoL v2 的另一重價值在於它天然適配了機構參與的邏輯:
這與近期《Clarity 法案》提出的監管方向高度契合:鏈上資產的收益應可穿透審計、與真實經濟行爲掛鉤、可托管分發。未來,BERA 完全有機會成爲機構數字資產投資組合的一部分,甚至形成鏈上"數字資產財庫"(Digital Asset Treasury)的標準化產品。
結語:v2 作爲增長飛輪的加速器
PoL v1 解決了激勵與流動性匹配的問題,讓 Berachain 形成了流動性驅動的共識網路。PoL v2 則進一步解決了核心資產 BERA 收益缺位的問題,將其從網路運行成本代幣升級爲鏈上真實收益憑證,並具備了機構友好屬性。
這不僅會加速生態內部的資本循環,還可能爲 Berachain 向傳統金融和機構投資延伸開闢通道。換言之,PoL v2 不僅是一次代幣經濟的升級,更是 Berachain 從"鏈上流動性引擎"邁向"鏈上收益基礎設施"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