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这孙子要上天了?
孙宇晨这趟太空之旅,与其说是“圆梦”,不如说是一场把个人IP和商业噱头焊死在大气层外的营销秀。
从太空旅行本身看,“新谢泼德号”的亚轨道飞行说白了是“太空打卡游”——短时间冲出大气层再返回,更像一场昂贵的“高空蹦极升级版”,离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探索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但这不妨碍它成为顶级流量道具:“最年轻华人商业宇航员”的标签,精准戳中了眼球经济的痒点,把“上太空”这事儿变成了个人履历里最耀眼的“镀金项”。
再往深了说,这更像加密货币圈的一次“拔高术”。孙宇晨所在的行业向来靠概念和热度驱动,从拍巴菲特午餐到如今上太空,套路如出一辙:用极致的话题性对冲行业本身的争议性——毕竟比起加密货币的监管风险、价格泡沫,“太空梦”显然更能收割正面关注度。
至于“推动商业航天”?恐怕谈不上。这趟旅程的本质,是资本用金钱给个人IP买了张“太空入场券”,与其说是科技进步的见证,不如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狂欢。毕竟,能负担得起千万美元“太空票”的,从来不是普通人;而真正的航天突破,也从不是靠“打卡式飞行”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