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创业者常见合规误区:出海不等于规避法律风险随着国内对Web3项目监管趋严,许多项目方选择将业务迁往海外。然而,仅仅"出海"并不能完全规避法律风险。对于Web3创业者和从业者来说,理解相关法律边界至关重要。自2021年以来,多个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了针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禁令。这促使不少Web3项目将注册地迁往海外,并声称停止面向中国大陆用户提供服务。与此同时,一些Web2开发者也在考虑转型Web3,希望在明确合规边界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入场。无论是已经入局还是准备加入的技术人员,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项目该设在哪里?考虑到国内监管环境,许多团队倾向于"境外注册+远程部署"的模式。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全规避法律风险。根据多起案例经验,即使项目架构在海外,只要触及中国法律底线,仍有被追责的可能。因此,Web3创业团队需要理解:为什么"项目在境外"也可能触发国内法律风险?目前,中国对Web3的关键监管文件主要包括2017年的"94公告"和2021年的"924通知"。这些政策明确禁止ICO等活动,并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正因如此,许多项目选择"出海"以规避风险。然而,"出海"并不等同于安全。虽然离岸架构在商业风险隔离、税务优化等方面有作用,但在刑事责任层面,并不能构成对中国法律的豁免。根据属地管辖和属人管辖原则,即使公司主体在境外,中国司法机关仍有权对涉及非法经营、开设赌场等行为进行追责。"穿透式执法"是Web3项目方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这意味着,即使项目注册在海外,但如果用户主要来自中国、核心团队位于境内,或存在境内推广等活动,仍可能被视为"行为发生在境内"。同时,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违法行为也可能被追责。对技术负责人而言,理解"穿透式执行"的基本逻辑是做好项目风控的关键。不能仅仅依赖于项目"出海",而是应该从项目本质出发,评估是否触及法律红线。只有在早期就将风险识别作为底层思维,才能让项目走得更远、活得更久。
Web3出海创业者注意:合规风险并非止步于国门之外
Web3创业者常见合规误区:出海不等于规避法律风险
随着国内对Web3项目监管趋严,许多项目方选择将业务迁往海外。然而,仅仅"出海"并不能完全规避法律风险。对于Web3创业者和从业者来说,理解相关法律边界至关重要。
自2021年以来,多个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了针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禁令。这促使不少Web3项目将注册地迁往海外,并声称停止面向中国大陆用户提供服务。与此同时,一些Web2开发者也在考虑转型Web3,希望在明确合规边界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入场。
无论是已经入局还是准备加入的技术人员,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项目该设在哪里?考虑到国内监管环境,许多团队倾向于"境外注册+远程部署"的模式。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全规避法律风险。
根据多起案例经验,即使项目架构在海外,只要触及中国法律底线,仍有被追责的可能。因此,Web3创业团队需要理解:为什么"项目在境外"也可能触发国内法律风险?
目前,中国对Web3的关键监管文件主要包括2017年的"94公告"和2021年的"924通知"。这些政策明确禁止ICO等活动,并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正因如此,许多项目选择"出海"以规避风险。
然而,"出海"并不等同于安全。虽然离岸架构在商业风险隔离、税务优化等方面有作用,但在刑事责任层面,并不能构成对中国法律的豁免。根据属地管辖和属人管辖原则,即使公司主体在境外,中国司法机关仍有权对涉及非法经营、开设赌场等行为进行追责。
"穿透式执法"是Web3项目方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这意味着,即使项目注册在海外,但如果用户主要来自中国、核心团队位于境内,或存在境内推广等活动,仍可能被视为"行为发生在境内"。同时,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违法行为也可能被追责。
对技术负责人而言,理解"穿透式执行"的基本逻辑是做好项目风控的关键。不能仅仅依赖于项目"出海",而是应该从项目本质出发,评估是否触及法律红线。只有在早期就将风险识别作为底层思维,才能让项目走得更远、活得更久。